馬云曾三次邀請稻盛和夫前往阿里巴巴總部傳授管理之道,“時間管理法則”成為演講的核心,而稻盛和夫所創(chuàng)建的“人生方程式”,即人生/工作的結果=思維方式×熱情×能力,則影響深遠,值得每一位職場人細細品味。
作為著名企業(yè)家,稻盛和夫曾親手將兩家日本公司帶入世界500強的榜單,2010年又以80歲的高齡接受日本政府邀請成為日航董事長,實現14個月內扭虧為盈,一舉挽救了這家瀕臨破產的航空公司。“帶著愛去工作”是其成功的秘訣,相比較被稱作“企業(yè)家”,他更愿意成為一名傳道、授業(yè)、解惑的哲學家。讀其書,品其行,觀其語,悟其道,再度懷著敬畏而虔誠的心拜讀《活法》一書,獲益良多。
在稻盛和夫看來,“能力”即才能、智力,多數源于天生的資質;“熱情”是從事本職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態(tài)度,是可根據自己意愿進行控制的后天因素;而“思維方式”則是精神狀態(tài)或對待人生的態(tài)度。人生或工作的結果是由這三個要素用乘法算出的乘積,而絕不是加法。
如果說“能力”和“熱情”是從0分到100分計算的話,那么“思維方式”則是從-100分到+100分計算。思維方式決定人生,思維方式必須朝積極方向發(fā)揮作用。否則,即使有超群的能力、飽滿的熱情,也會變成無用之物,甚至貽害社會。建設性的、樂觀、充滿善意、有理想、態(tài)度溫和等,都是積極的思維方式。改變思維方式,人生就會實現180度大轉變。
若想為自身定制“人生方程式”,還必須解決“落實”之道。凡事“知易行難”,要將“知道”落實為“做到”,才真正有價值。這是一種態(tài)度,必須做到堅決、徹底;也是一個過程,連接著理想、目標;它還是一種素質,反映著能力、水平。持續(xù)努力,貫徹落實,理想定能在一天天的實踐中轉變?yōu)楝F實!
“心不喚物,物不至;心不想事,事不成。”人生是一個不斷修行的過程,而工作的意義也遠不止追求業(yè)績,那句銘刻在希臘圣城德爾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時刻提醒著世人:認識你自己。其路徑惟有行動方至。